jrs直播
热门比赛

从教 37 年体育老师:体育即人生,驱使你不断学习

——一位从教37年的体育老师的心声

新华社记者王静瑜、魏华

1983年,21岁的肖素华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毕业,进入重庆南开中学担任体育老师,这一干就是37年。

如今,肖素华是学校里资历最深、薪酬最高的老师之一(三级教授),谈起体育课,她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一旦开口就能讲上两个小时。

(副标题)体育运动不是照本宣科

肖老师回忆说,刚当体育老师时,对孩子一无所知,只想把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从高一到高三教了两三个轮岗后,她发现体育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也不是教示范动作那么简单。

“体育是一门直觉性的学科,会驱使你(老师)不断学习。如果你只教动作、教技巧,孩子能力提高后就会远离你。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培养他们的规则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的意义等。”肖老师说。

肖老师认为,竞赛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也应是体育教育的核心要素,“竞赛是擅长运动的人的事”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体育比赛、语言交流、人际接纳、规则意识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肖老师表示,比赛是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平台,通过参加比赛,孩子们也会体会到公平正义都是相对的,在统一的规则下才是公平公正的。

“规章制度都是白纸黑字写的,不同的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参加比赛的前提就是遵守和尊重规则——首先是服从——它教会你,打架的背后不是打架。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改变,所以比赛也能起到很重要的法制教育作用。步入社会之后,不管是单位的规章制度还是法律体育教案 排球,就算你不懂,也要遵守,对吧?”

(副标题)运动就是生命

肖老师说,孩子们参加运动和比赛所获得的经验和心理体验,对他们的一生都很重要。

“有的同学比赛很投入,跟我说要狠狠地打他们,‘杀’他们。我说体育教案 排球,你把他们‘杀’了,下次你的对手是谁?如果把比赛看得太极端,那就太可怕了。其实对手不是你的敌人,这次的对手,下次可能就是你的队友了。”

在肖老师看来,比赛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也能看到希望。如今的孩子在家里更受宠爱,参加比赛的经历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我们学校有的运动队能在重庆拿冠军,就会有优越感,但到了全国赛上一无所获,就会紧张,就会自卑。强势时的侵略性和弱势时的恐惧性,都是人需要克服的。体育比赛教会我们要有平常心。”

肖老师认为,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是一个发现兴趣、潜能、确立目标、超越自我的过程。如果你只是想要活动一下、跑跑跳跳,没必要去上体育课。她开玩笑说,有时候教练“训斥”你,是为了鼓励你突破自我认知和生理的极限。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学会认识别人、与不同的人相处。

“通过竞争,你可以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找到尊重,保持正常的心态。比你强的人到处都有,比你弱的人到处都有,你该如何与他们合作相处?如何与强势的领导者打交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可以在竞争中找到。”

从教37年,肖老师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也经常看到、听到学校因为担心孩子受伤而“打折”甚至淡化体育课。在她看来,个人成长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总会面临风险,要正确看待这种风险。

“如果社会、学校只强调安全,那体育课可以改做操,我觉得只要体育老师在正常教学范围内,就应该做好防护。当然疫情期间要求学生戴口罩跑800米又是另外一回事。防范和应对风险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体育老师就是在代替你们(家长)带你们的孩子去学习如何应对风险。”

(副标题)三大球联赛提升校园运动氛围

重庆南开中学也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创办的,体育在校园里有着深厚的传统。在体育教学上,重庆南开中学采用选择性小班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项目。肖老师告诉记者,篮球是高一学生最喜欢的项目。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为男生开设了A、B、C三个篮球班,为女生开设了篮球班。

虽然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但重庆南开中学仍然坚持举办高一至高三各年级的篮球、足球、排球联赛。以篮球为例,联赛分为男生联赛、女生联赛和男女混合联赛三个时段,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间休息时,有啦啦队比赛。此外,每年的校运会还有三大球类比赛,不同年级的队伍可以同场竞技。校运会的比赛级别较高,主赛每个项目只有8个席位,校运会前还有专门的预赛。

刚刚在北大读完研究生的“学霸”冯汉业,还记得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参加体育比赛的情景。身高1.82米的冯汉业,小学五六年级时就接触到了软式排球,进入高中后在体育课上学习了排球的基本技术。高三那年,冯汉业以640多分的成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但为了更高的目标,他选择留级一年。在当年的校园排球联赛中,冯汉业和队友一起夺得了联赛冠军,随后又以重庆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成为了一个传奇。

冯汉业告诉记者,他喜欢踢足球、打篮球、打排球,每周两三节体育课是他最期待的课程。高二的足球联赛中,他作为守门员表现出色,一度入选学校高水平足球队。由于考虑升入高三,准备高考,所以没有参加。

冯汉业表示,参加体育活动是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还能锻炼身体。另外,运动队中每个人都是队员,要为团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比赛中可以学会与队友的配合。进入大学工作后,需要与人合作,在体育比赛中可以提前体会到这一点。

(副标题)体育特长生不是“差生”

重庆南开中学也是一所传统体育学校,每年招收体育生的名额不足20人,学校在田径、女子篮球项目上水平较高,足球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加大投入也有所提升。

据肖老师介绍,南开中学运动队有3名队员成为田径、国际象棋等项目国际级运动员,16名队员成为篮球、田径、橄榄球、国际象棋等项目国家级运动员,近千人获得国家一、二级运动员称号。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9年,南开中学共有40余名体育特长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400余人考入国内其他高校。

肖老师告诉记者,重庆南开中学的总体教学水平是一流的,所以班里体育特长生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下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差生”。

“高考没赢,不代表以后就赢不了。体育教会人即使输了也要继续努力。通过对手发现问题,赢就是突破自己。我们体育生有态度、有能力,以后也会继续学习。人生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近年来,重庆南开中学输送到大学的体育特长生中,已有100余人成为硕士生,11人成为博士生。

肖老师认为,体教融合才是唯一出路,过去那种把少数运动员“关起来”训练的做法,今后将很难继续下去。

“体育比赛,初级阶段可能体力是关键体育教案 排球,中高级阶段心理和智慧才是关键,文化素质不行,我觉得原来的体校应该放在(普通)中学,专业队应该放在大学,专业教练负责训练,学校负责教育、生活。”

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育和教育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肖老师认为,文件的发布是一个重大利好。但在落实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初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在校时间全是课堂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非常有限。

“作为体育老师,我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和发展。我们希望孩子们多运动,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除了学习,少花几分钟时间做其他事情。但为了高分,真的值得牺牲孩子的健康吗?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尽力而为。”(完)

标签: 体育 排球 北京师范大学 足球 大学 不完美妈妈 上海财经大学 重庆 捍卫我的中国赛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