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
热门比赛

郎平一席话,让前女排国手诸韵颖办起走进 40 座校园的体育俱乐部

新华社记者王静瑜、朱虹

短短六年时间,前国家女排队员朱云英就创办了每周训练5000余人、与约40所中小学开展合作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切,始于2015年底的一场聚会。

1978年出生的朱韵英自小成名,17岁入选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司职二传,随队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2002年,正值职业生涯巅峰的朱韵英提前退役,前往复旦大学深造。

2015年10月,中国女排“银发一代”与郎平在香港相聚,昔日恩师的一番话,让朱云英重新燃起了对排球的热爱。

“那次聚会,郎教练就坐在我旁边,她很关心我,知道我的情况,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以你的能力,还有对排球的热爱,你能为这个社会贡献更大的价值。’那时候,我的生活还比较安逸体育教案 排球,处在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郎教练的一番话把我点醒了,在我的生命里点亮了一盏明灯。”朱云英说。

朱云英是一个要么不做,要么执行力超强的人。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办完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商登记和资质审核手续。以她名字命名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于2016年3月正式成立,以排球为核心运动项目。

创业之初,朱云英就把目光瞄准了校园。她说,当时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的并不多,因为学校在挑选俱乐部时要求很高,进校园的体育课程基本都是以公益为导向。但朱云英认为,一个体育项目要想做强做大,最重要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学校体育教案 排球,因为“场地、孩子、宝贵的时间都集中在校园里。”

在朱云英看来,中国女排长期以来影响力巨大,社会认可度也很高,但青少年排球运动普及和文化推广相对滞后,市场化难度更大。这与排球运动难度系数相对较高,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对场地、教练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有关。尽管如此,朱云英认为,排球运动有很大潜力成为中国女子第一团体运动,因为排球在文化传承、素养建设、运动安全、审美标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朱云英与学校合作的第一年就遇到了挑战。她笑称,一开始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最初,朱云英给一学期的课程定的目标是让大部分孩子连续运球30次。从她自己的专业运动经历来看,这个目标并不难。但一学期16门课下来,她和同事们发现,90%的孩子都很难做到。少数运动基础好的孩子能连续运球200次以上,但也有很多孩子只能完成5、6次连续的空中运球。

“那时我才意识到,竞技体育中培养天才运动员和给普通孩子上大班课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我们是专业运动员,但缺乏校园课程实践经验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了。”她说。

朱云英至今还记得创业之初踩过的“地雷”。有的学校有6个班,每个班46个孩子,总共276个孩子聚集在一个大操场上课。光是维持秩序、组织队伍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有效的排球课程时间又非常短;有的学校计划练习墙对墙垫球,却找不到合适的墙;有的合作学校在距离上海市中心较远的青浦区,有的甚至在苏州,教练每次来回都要奔波3个小时以上……好在经过一两年坚持不懈的沟通磨合,通过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整改体育教案 排球,通过教练团队团结一致的态度和信念,俱乐部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课程也不断得到学校的好评和认可。(未完待续)

标签: 体育 郎平 排球 不完美妈妈 女排世界杯争冠 双11致富故事 捍卫我的中国赛主场 武汉海报登上人民日报 跳槽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