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
热门比赛

合肥 85 后体育老师范宿与学生万创越的十年师生情

作为安徽合肥市金城小学的一名85后“资深”体育老师,范肃的手机里至今还珍藏着学生万创月写给他的两封信。

没想到,在金城小学度过的两年里,对万创月影响最大的老师竟然是她的体育老师。毕业时,她用稚嫩的笔迹在三页作业上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一页,她甚至用简单的速写描绘了师生打排球的场景,充满童趣。当时,这个热爱运动的小女孩在毕业纪念册的“我的理想”一栏中写道:“回到金城小学当一名体育老师,成为范老师的同事。”

十年后,让苏凡没想到的是,刚刚考上大学的万创月发来邮件,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她在邮件中写道:在体育课上,她毅然选择了两个学期的排球课。当她再次拿起排球时,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小学排球训练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两封信,跨越了整整10年,见证了一个学生的成长,也见证了一位体育老师的收获。很多学生和万创月一样,因为体育课、因为体育老师爱上了运动,学会了一项受益终身的运动技能。

范肃和他的坚守在体育工作岗位的同事们,见证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改革的关键时刻。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合肥市部分中小学试点“每天一节体育课”。6月18日下午,合肥市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现场会召开。现场会释放出重要信息:为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合肥市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试点。

刚刚过去的春季学期,合肥市试点“一天一节体育课”的中小学究竟发生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合肥市华山路小学学生参加垒球比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开源

激活教师和课程

保证体育课充足,上好特色课

“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刚部署时,面对校长们对师资短缺的担忧,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雷总是耐心解释:“改革不能等到条件具备才开,要创新思维,主动创造条件。”在他看来,关键是要树立“开源”思维,主动争取、盘活师资、盘活课程,才能破解现阶段最大的“难点”。

合肥师范学院大三学生顾继云目前与另外两名同学一起来到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万泉河路校区,作为实习老师,他每周要教10节体育课。

为解决“一天一节体育课”师资不足问题,合肥四十八中滨湖教育集团主动与附近两所高校合作,引进优秀实习生来教,并提供一定课时补贴,随合肥师范学院学生一起来的还有来自安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4名学生。

学体育(篮球)专业的顾继云立志当一名篮球教练,为此,他曾在小学三点半上课后兴趣班。这次教初中生,他信心满满。“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我自然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现在有了名师的指导,我的教学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作为00后,他认为,“作为哥哥,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种‘同伴教育’也很重要。”

从每周3、4节课(低年级、高年级)到现在统一每天1节体育课,这些额外的课到底用来干什么?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做法是主动“借”特色课程。学校所在的街道文化馆有几十门非遗课程,于是学校从课程单中挑选出舞龙、空竹等相关体育活动,并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现在,作为体育特色课,舞龙覆盖6节课体育教案 排球,空竹覆盖20节课。课间,孩子们在一起打空竹的场景十分壮观。

“我们在开设普通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挖掘孩子们的运动特长,让他们爱上运动。”合肥师范学校附小校长王伟介绍,合肥师范学校附小教育集团目前有多家分公司,各分公司都形成了依托骨干教师特色体育项目“一校一品”的局面。为此,集团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领域的优势项目“共享”,通过体育俱乐部让学生根据兴趣“选课”“上课”,组织体育教师“上课”。

体育课时数的增加无疑为体育主题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肥市第46中学体育老师周杰对此深有感触。他所在的学校是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因此篮球教学也是体育课上针对普通学生的重点教学。但过去由于课时有限,组织比赛、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存在困难。

“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详细讲解技术动作。另外,如果两节课合并上课,可以进行小组间篮球比赛,实战中才能充分领悟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周杰认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已逐渐成为主流模式,“赛”环节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培养团队意识,磨练意志力,坦然面对胜败与挫折,培养运动品格,促进心理健康。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不少中小学不约而同地把特色体育作为改革的抓手。合肥市包河区体育教学调研员潘逸芬介绍,该区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由特色体育教学向“选修教学”转型。

由于不同学生的运动基础、运动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有不同,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往往会影响传统教学的进度。为了因材施教,让同年级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篮球、排球、足球、啦啦队等项目,学校对班级进行了重组,进行分层教学。

潘轶芬对“选项教学”的研究表明,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样本对比发现,选项教学的学生在“体育课满意度”、“体能测试成绩”等指标上体育教案 排球,表现优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学生。

排球教案简案_排球体育课教案_体育教案 排球

合肥市第48中学滨湖校区轮滑比赛现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才吸引

精准定向,畅通渠道

引进高水平师资

人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说一些共享教师的做法是现阶段的“治标不治本”的话,那么“精准引才”则是面向未来的“根本之策”。

2023年起,包河区启动教育引才专项行动,在全国高校举办了数十场人才招聘活动,一年内新增硕士、博士学位高级教师300余人,其中体育专业23人,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学校,并特别引进2名优秀退役运动员。

本科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硕士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李晓慧,2023年入职合肥市第48中学,本科和硕士学习的专业都是运动训练学,与体育教育专业有所不同,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岗位上,她经历了近一年的“职业重塑”。

除了招聘新教师,包河区还对李晓晖这样的新教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对接市、区两级96家名师工作室资源,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名师工作室导师和一名学校导师,并为教师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量身定制”培养方案。

李晓晖坦言,为了在讲台上站稳脚跟,她付出的努力不亚于备考研究生。“我是暑假来到合肥的,集训期间,每天要写教案,选题试讲,还要互相听课、批改。直到现在,我仍然和导师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请教。”

李晓慧的专业是健美操,恰逢学校实施每日体育课,她的专业知识立刻派上了用场。现在,合肥市第48中学实行体育课休息制,每天上体育课,学生们的运动时间远不止一个小时。

“先选出基础好的学生,先教他们,再由他们带队练功,教其他同学。”李晓慧说,她为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创作了两套健身操,分别以《青春》和《欢乐崇拜》为音乐主题,深受学生喜爱。现在,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不再是传统的往返跑,而是充满青春旋律的健身操,覆盖了每一位学生。

此外,随着李晓慧的到来,学校还开设了健美操俱乐部,学生们每周都会进行训练,并将目光瞄准即将到来的省市级比赛。

与李晓晖同时入校的还有曾代表国家田径队参赛、夺得两枚亚青田径锦标赛金牌的女子短跑运动员陶亚楠。2023年,安徽省面向全省公开招聘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员,陶亚楠通过考试,被介绍到合肥市第48中学。

运动员养成的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她很快适应了每周18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这位“冠军老师”的到来也迅速点燃了学生们对田径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田径俱乐部,组建了田径队,每周训练三次,包括周末。

陶亚男信奉人生格言:“成功需要1%的天赋和99%的努力。”她深知竞技体育的成绩离不开汗水的灌溉。为此,她教导学生,手臂的挥动需要一节课的功夫。此外,在她看来,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运动损伤、运动心理等相关问题体育教案 排球,这也是体育教育的本义。

“这两位通过不同途径引进的年轻高水平教师成长很快,可以说填补了我们校园体育的一些空白。”合肥市四十八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王军虎说,作为全省传统体育“强校”,不能“躺在”过去的优势项目上,未来要在健美操、田径等项目的比赛中实现新的突破,让更多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

合肥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击剑社团课。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共享

引导教师流动

培育优质项目,实现多领域成功

相对于传统体育学校,位于城郊的新建体育学校如何找到体育发展改革的切入点,在优势特色项目上取得突破?这是一个涉及教育平衡的命题。

2011年起,包河区成立艺术体育教师服务中心,探索组织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骨干教师定期到边远薄弱学校、青少年宫授课,开设艺术、体育课程,组建兴趣俱乐部,解决师资不足问题。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设全方位体育课已不再是难题,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进入了“2.0版”阶段,帮助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让优势竞技项目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2023年8月,全国棒垒球锦标赛上,合肥市华山路小学垒球队在2022年三连冠的基础上,又夺得三枚金牌,创造了两年六金的辉煌战绩。学校还被中国垒球协会授予“全国垒球棒球最佳实验学校”荣誉称号。

不过,为这所新建小学播下垒球种子的并非这所学校的老师。80后张宇曾在合肥蔡岗小学任教。当时,他按照包河区艺体教师服务中心的安排,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华山路小学,每周上两天课。作为合肥市第一个把垒球引入校园的人,他自然也把这项运动带到了身边。

这项运动相对安全,对抗性小,趣味性强,锻炼学生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注重礼仪教育。“没想到校长和老师们对这项运动的认可度很高。在一年的教学期间,我负责教学和培训师生,帮助选拔年轻球员,组织他们参加各级比赛,这项运动很快在校园里流行起来。”张宇回忆道。

曾与张宇一起学习垒球的孙菲菲老师,如今已成为该项目的主力教师。据她介绍,学校把每一位体育老师都派出去培训,全部考取了国家垒球乙级或丙级教练员资格证。现在,学校还开发了垒球校本教材,扫码就能学习。

“我们希望这些运动能在更多的学校推广,多一些交流和比赛的机会,大家的水平就能一起提高。”孙菲菲说。

如今,张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棒垒球裁判工作中。据他介绍,以前市里比赛只有几支球队,但在前不久举行的合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参赛的青少年多达500余人。

和张宇一样,苏帆也是一名志愿者教师。从2018年到现在,上过他教的射箭课的学生已经超过1万人。这位“半职”体育老师始终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他先是在学校推广排球运动,后来通过自学成为射箭教练。为了深入研究射箭,他考上了上海体育大学的研究生。

范肃工作的金城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在他的带动下,学校射箭队连续8年夺得全省射箭比赛冠军,并在2019年全国射箭U12锦标赛中夺得亚军,实现了在安徽省历史性的突破。

“成功”的范苏如今依然在教学路上,每周放学后三点半他都会去郊区一所小学教射箭课,周末还会去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向更广泛的孩子普及射箭运动。

“射箭是我国古代‘六艺’之一,但由于种种因素,这项运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范苏开始意识到,这项运动需要实现从“技艺”到“文化”的转变。在不同的课堂上,他常常用“瞄准目标”、“坚忍不拔”、“适度放松”、“一箭双雕”、“射不中要从自身找原因”等成语或谚语来激励学生。这也让他真切感受到体教结合、五育并举的重要性。

“参加射箭运动的孩子,心理会变得更加平静、阳光、自信、坚韧……这不正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吗?”他说。

体育教案 排球_排球体育课教案_排球教案简案

合肥市金城小学射箭社团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赋权

人工智能设备引进使用效果良好

让课堂变得智能、高效

如果说射箭运动代表着体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人工智能对体育的赋能则引发了课堂和教学方式的迭代。

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包河区50余所中小学的许多学生欣喜地发现,学校场地里又多出了“魔镜”。这一“网红”产品原本是用于家庭健身,后来被包河区引入校园,创新性地用于体育教学,打造数字化体育教室。

它借助先进的智能考核和体感交互方式,提供动态的CG画面和逼真的音效、有趣的运动场景、智能的训练指导和交互式的考核反馈,有效弥补师资、场地不足等问题,尤其对“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记者在合肥市华山路小学采访时,体育老师冯新月正在上“魔镜课”。体育馆里,一面面“魔镜”排列在墙上,学生们分成小组,跟着屏幕上的“数字人”热身,个个神情专注,大汗淋漓。

“体育课的固有难度在于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学生,老师无法一步步教,看他们动作做得好不好。”冯新月说,现在又多了N个AI老师,可以自动对学生的动作计时、计数,并及时纠正。AI设备可以采集数据,分析学生动作的完成情况,然后根据难度做出判断,给每个学生布置定制化的学习任务。此外,学校还可以全程监控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华山路小学校长童友琴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孩子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数字化,尽快融入数字化生活,掌握信息技术十分必要。”

人工智能设备的到来,让教育者有了紧迫感,正如一位体育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在技术迭代的环境下,如果跟不上数字技术的步伐,教育必然落后。”

2021年起,包河区教育体育局牵头实施教育部科技和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合肥智慧体育应用与研究》,目前已顺利结项。该共同体初期由合肥各地9所成员学校、3家成员企业组成,后期有其他省份学校加入。

社群针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差异性,以AI智慧操场、智慧体育课堂等智能教学环境为基础,形成不同教育阶段的典型教学模式,并运用智能穿戴、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体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社群开展形式多样的智慧体育教研活动和跨学科交流活动,共同提升会员学校教师的体育信息素养和教学设计水平。

作为会员学校合肥市第48中学的体育老师,李晓晖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过去,跳远课上,体育老师常常忙于测量,无暇指导学生的动作。如今,在智慧操场上,她只需凭手中的平板,就能判断学生的成绩和动作问题。“比如跳远时,肉眼很难判断手臂摆动的角度是否正确,但智能设备可以准确判断,并给出详细客观的文字描述。”

同样,合肥师范学院第二小学的老师沈广如也利用智能运动设备帮助俱乐部足球队“调兵遣将”。“学生们佩戴腕带,后台可以监测他们的运动状态和身体指标,老师们可以根据数据反馈,合理安排人员战术和各自的训练计划。”沈广如说,正是借助这种设备,该校足球俱乐部在去年全区小学足球比赛中,夺得了四个组的冠军。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体育课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改革能够稳步推进、取得实效。”李雷说,还要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体育锻炼,支持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工作,共同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6月18日召开的合肥市义务教育学校一日一课体育课现场会,对体育课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要坚持提质增效,以“教得好、练得好、赛得快”为抓手,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1至2项受益终身的运动技能。同时,要加大体育课课时保障力度,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精准落实一日一课体育课各项保障措施,做好体育教师、场地、经费等保障工作。

在此政策背景下,如何发挥科技的赋能优势,打造优质体育课堂,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运动,实现五育人,是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解答的时代考验。

标签: 合肥 体育 安徽 篮球 足球 技术 乒乓球 排球 义务教育